{SiteName}
首页
七台河市新闻
七台河市地理
七台河市经济
七台河市特产
七台河市环境
七台河市历史

野路子出身的孟庆余,是如何培养出杨扬王

孟庆余并不是一名专业滑冰运动员。直白地说,他只是在小学的时候,跟体育老师学过滑冰。放到现在来说,他是个野路子出身的业余爱好者。然而他却训练出了杨扬、王濛、周洋、范可新等世界冠军,并且他还让七台河成为了“冬奥冠军之乡”,那么,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?

(孟庆余教练旧照)

一、年少逐梦。

年,孟庆余出生于哈尔滨一户工人家庭。

那个年代,还没有执行计划生育,谁家都有一串孩子,孟庆余家也是如此,上有老下有小,张口吃饭的多,劳动干活的少,因此他家里的生活特别拮据。

由于贫困,孟庆余读小学的时候,只能靠给人打短工攒学费。劳动不光锻炼了孟庆余的独立生活能力,还让他练就了一身强壮的体魄。

那时候,孟庆余跟体育老师学会了滑冰。当时体育老师经常在上课的时候,让孟庆余与同学们进行滑冰比赛,看谁滑得最快,结果每次都是孟庆余遥遥领先。

从那以后,孟庆余就对滑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,他穿上冰刀鞋在河道里一滑就是几个小时,迟迟不肯回家。他滑得又好又快,引得很多人对他夸赞不已。他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哈尔滨市中小学的冰上运动会,在那次运动会上,他先后获得了小学组第三名和中学组冠军的好成绩。

那时的孟庆余,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全国速滑冠军和世界速滑冠军。

为了实现这个梦想,在别人玩耍的时候,孟庆余就在河道里苦练。没有教练,他就自己摸索经验。为了检验某个新动作,他在冰上摔倒又爬起来,再摔倒再爬起来。他的同学看到他摔得鼻青脸肿,认为他大可不必那么辛苦。可孟庆余从不解释,只管埋头苦练,光是木板刀都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副。

(七台河的煤矿工人)

二、被命运挟裹。

18岁这年,孟庆余没有成为全国冠军,而是成了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。

那天,在锣鼓喧天中,孟庆余背着被窝卷,和多名知青一道,挥手告别了家人和朋友,被大卡车送到了离哈尔滨余公里外的偏远小城——七台河。

七台河在黑龙江的几个城市里名气最小。它虽然产矿,但是比起鸡西,产量就低了不少。不过七台河的煤质量高,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无烟煤产区。

孟庆余被分到一个叫“胜利”的矿区,他在那里成了一名挖煤工人。

虽说七台河的煤质量高,可是由于煤层薄,矿井都不能开得太大。孟庆余每天都在地下的矿井里跪着挖煤,工作的环境十分恶劣。而且由于身体长期蜷曲干活,等一天的工作结束爬到地面上来时,他往往累得东倒西歪,只想休息。

尽管生活艰苦,环境恶劣,孟庆余还是割舍不下对滑冰的热爱。

他来七台河之前,他的体育老师在给他送行的时候,特意把一副冰刀绑在他的被窝卷上,对他说,别抛弃了你的爱好。

孟庆余牢牢地记住了老师的话,所以他在工作之余,常常在矿区附近的倭肯河上练习滑冰。

只要矿区有比赛,孟庆余都会踊跃报名参加。每次速滑比赛,一准是他拿冠军。年,孟庆余代表七台河参加地区举办的冰上运动会,他一举拿下了米、米和米3项冠军,一时名声大振。

(孟庆余与少年速滑队)

三、万事开头难。

是人才就不能埋没。

年,市体委主任徐继春找到了孟庆余,告诉他准备在市体校成立一个速滑队,让他担任男队教练。孟庆余非常高兴,他依稀觉得他的冠军梦又有了希望,于是一口应承了下来。

万事开头难。孟庆余不仅要迅速组建一支业余少年速滑队,还得解决没有冰场训练的问题。

组建少年速滑队,孟庆余一点也不马虎。他走遍了七台河所有的小学,就连那些偏远的交通不便利的村小学,他也没有漏掉。他像篦子一样,把所有小学的学生都摸了个底后,才挑了20个孩子。

为了让这些孩子都能参加训练,在和家长做思想工作的时候,孟庆余告诉孩子的父母,参加训练,就算当不上世界冠军,也能当体育老师。靠着这句话,家长们信任地把孩子交给了他。

少年速滑队组建好后,体校却没有专门的冰场给孩子们训练。孟庆余把城郊的一处河道作为了训练场地。

小队员们每天很早就得起床训练,等他们来到河道上的时候,天黑沉沉的,四野里的北风呼啸着,直往人的脖领子里灌,别提有多冷了。孟庆余为了鼓励大家,就带头滑冰,跟小队员们比赛。这样一来,大家滑着滑着,也不觉得冷了。

后来,孟庆余觉得河道还是不够安全,又在城郊的洼地里浇冰场。

浇冰场是个苦活,孟庆余每天凌晨起床,把一个装满水的大铁桶放在铁爬犁上,他就推着这个简易而沉重的浇冰车,在洼地上一圈一圈地走,直到浇出一块简陋的冰场为止。每次浇完后,他的皮手套都已经湿透了,手冻得又红又肿,身上的衣服也被水打湿了多半,给冻得梆硬,上面还结着厚厚的冰碴子。

浇好冰场,孟庆余就带着队员们训练,常常一练就是一天。有时候一天下来,队员们累得走不动路,他就把队员一个一个地背回宿舍。

到了夏天,由于没有滑冰的条件,孟庆余就让他们模拟滑雪练动作,或者骑自行车远行练体能,或者从六七米高的桥上往下跳练胆量。

等到休息的时候,孟庆余就给大家讲世界冠军的故事。每次讲完故事,他总是激情澎湃地说,你们好好练,以后你们就是世界冠军。

队员们起哄,说他尽吹牛。对于队员们来说,哈尔滨已经够远了,世界冠军是啥?他们想不出来。

每到这种时候,孟庆余就在心里暗暗发誓,一定要训练出一支超一流的速滑队。总有一天,他要让这些孩子们明白,他真的没有吹牛。

(被还原的工作生活场景)

四、魔鬼教练。

几经转换阵地,最后体委才把市里一个球场拨给少年速滑队做训练基地。

由于没有经费,孟庆余就自己浇冰场,并且还在操场旁边搭了一处简易的木板房。那个木板房四面漏风,晚上睡在里面,跟睡在冰窖里一样,而他在那里一睡就是几年。

那时候,凌晨一两点,外面正是最冷的时候,温度都在零下30多度。孟庆余常常就穿上厚厚的衣服,戴上狗皮帽,裹上厚厚的围,全副武装好后,到操场上一圈一圈地浇冰场。等他那一大铁桶水浇完,冰场也基本上浇好了。最后,他还要认真检查冰场有没有断裂的地方,或者有没有坑洼。要知道出现断裂或者坑洼,对于正在高速滑行的运动员来说,很有可能会让他们骨折受伤。

直到一切准备妥当后,孟庆余才到宿舍叫醒队员,让他们开始训练。

训练的时候,孟庆余非常严格。他为了锻炼队员的身体机能,常常一练就是1万米起步。随着大家慢慢适应,他也在一点一点地加大训练量,甚至一度让队员们一节课在冰上练2万多米。队员们一边叫苦,一边又不得不练。

当然,孟庆余也不是蛮练,他经常观看各种速滑比赛,对训练作出种种调整和尝试。最终,他无师自通地总结出了一套“高、精、狠、准、细”的训练方法。这套训练方法,能大大地缩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周期,效果非常好。

不过,对于队员们来说,由于每天早晨4点钟就得起床训练,每天都要承受超负荷的运动量,他们叫苦连天,在背后都把孟庆余称为“魔鬼教练”。

(正在训练小运动员的赵小兵)

五、倒贴的教练。

年,为了提高速滑队的训练强度,在得到市体委批准后,他每年都会带速滑队到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去练习10个月的时间。

尽管市体委会拨一笔经费给速滑队,可是经费很少,根本不够速滑队的生活开销。于是,孟庆余就在冰上训练基地附近,租了一个不到20平的地下室,在里面架上高低床,充作队员们的宿舍。他既要当教练,还要买菜做饭。为了省钱,他就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拿来用。考虑到队员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他还经常用自己的钱买肉买菜,给队员们补充营养。

其实,孟庆余贴钱的时候还多着呢。

比如孟庆余当年最器重的徒弟赵小兵,从小父母离异,一直跟着奶奶过活。家里的贫困,让他根本交不起体校的学费和生活费。孟庆余觉得他有天赋,不愿意他白白埋没,于是自己每年都给他交生活费和学费,解除他的后顾之忧。

还比如他在给队员磨冰刀的时候,发现范可新的冰刀已经磨损得不成样了。他考虑到范可新家里非常贫困,于是花了块钱给范可新买了一副好冰刀。

对于范可新来说,块钱已经是她一年的生活费了,所以范可新说啥也不肯接受。孟庆余就说,你得好好练,你只有努力,才能改变你家里的状况!

有人问孟庆余,当教练这么多年,究竟往速滑队里贴了多少钱?孟庆余笑着说,那谁记得住呀!

(领奖台上的杨扬)

六、一朝成名天下扬。

年,全国第一届少年速滑锦标赛在牡丹江举行,孟庆余带的小队员们代表七台河市参加那次比赛。没想到喜报频传,先是女队员张杰夺得了5块金牌,接着男队员许成录在米速滑决赛中又夺得了金牌,其他参赛的队员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。这样的成绩震惊了滑冰界,一下子,全国都知道了七台河体校,而孟庆余也因此成为了滑冰界的名教练。

年,杨扬在世锦赛上夺得金牌。消息传来,小城里立刻掀起了一阵波澜。大家没想到,孟庆余真不是吹牛,他还真培养出了世界冠军。

最激动的莫过于那些队员们。特别是当杨扬在休假时到体校来看他们,带着他们滑冰的时候,他们发现,他们真的和世界冠军挨得很近。

当时,王濛就把杨扬当作偶像。在要到杨扬的签名后,她还高兴地拿给孟庆余看。孟庆余却意味深长地说,她当年滑得还不如你呢!

这话让王濛顿时信心百倍,从那以后,她在训练时,再也没有喊苦叫累过了。

年,杨扬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夺得米决赛金牌,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史上第一个夺得金牌的人。

年,王濛在都灵冬奥会上夺得米决赛冠军。4年后,王濛在温哥华冬奥会上,又先后拿下米、米和米接力三项冠军。

此后,孙琳琳、刘秋宏、周洋、范可新等人也相继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。随着越来越多走出七台河的运动员在世界上夺冠,七台河也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界的标杆。

(三冠王王濛)

七、傻子教练。

孟庆余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,但是他的工资并不高。曾经有个省,开出了百万年薪想挖走他,但遭到了他的拒绝。他觉得是七台河成就了他的梦想,他离不开七台河,他要在那里培养出更多的世界冠军。

年,市体委让孟庆余去上海参加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。孟庆余在上海开会的最后一天,原本主办方安排的是一日游,但孟庆余对短道速滑队放心不下,当天就买票回程。在回程之前,他把省下的差旅费买了20块磨冰刀的油石,背回了七台河,并发给了队员们。

此时,家长们再不像多年前,对孩子跟着孟庆余学滑冰疑虑万千了,他们只要听说孩子被孟庆余选中,不仅高兴不已,还十分配合和支持孟庆余。

比如杨扬的母亲,得知孟庆余在哈尔滨集训时,又得训练又得采购,还得做饭,根本忙不过来,她就主动承担起了做饭的工作。这一做,就做了3年。

还比如,在最为困窘的时候,孟庆余不得不找王濛的父亲借了3万块钱用来开销速滑队的生活。若干年后,王濛提起这件事时,还唏嘘地说道,那可是她家全部家当呢。

尽管困难一重又一重,由于孟庆余有着坚定的信念,所以他从未放弃过训练。也是被他的精神打动,那些队员们的家长,从最初的质疑到慢慢支持他的工作,再到以能把孩子送到他那里训练为荣。

在这一过程中,家长们自己都觉得好笑。他们说,一个傻子教练带着,一群傻子练着,我们这些家长也变成了傻子,只知道跟着孟教练走。

孟庆余不光训练出了多个世界冠军,他还培养出了技术过硬、训练经验丰富的接班人。像七台河体校的马庆忠,还有早年夺得全国冠军的张杰、赵小兵等,后来都成为了七台河很有名气的短道速滑教练。他们同样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运动员,而七台河也因为他们的努力,成为了国家队后备人才储蓄基地。

(夺冠的范可新)

八、运动员心中永恒的明灯。

孟庆余的妻子韩平云还记得,年8月2日那天,孟庆余出门的时候,还和她说,范可新营养不良,她最好能跟着去哈尔滨照顾孩子们,帮着做做饭什么的。

韩平云答应了,不过家里的事情还没安排好,她就暂时留了下来。

没想到,那竟然是她和丈夫的永别。

不久后,就有噩耗传来,孟庆余在去哈尔滨的路上发生了车祸,不幸去世。

这个消息让韩平云顿时心如刀绞,难受得几乎要昏倒在地。

七台河也因为孟庆余的不幸离世而陷入了悲痛。在孟庆余的葬礼上,数千人自发前来送行。他曾经教过的那些队员们也纷纷赶来,在他的灵前失声痛哭。

随着媒体的报道,孟庆余的事迹才广为人知。人们被他的精神和信念感动,而他也成为了七台河短道速滑的名片人物。

这届北京冬奥会上,在混合米接力中获得金牌的范可新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一提到孟庆余教练当年花块钱给她买冰刀的事,依然泣不成声。

对于范可新和那些曾经在一起训练的队员们来说,孟庆余已经不单单是教练了,而是他们心里的一盏明灯,始终照耀着他们向世界冠军的方向拼搏进取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qitaihezx.com/qthxw/1261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